-
广枣
行气活血,养心,安神。用于气滞血瘀,胸痹作痛,心悸气短,心神不安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4624 加入对比 -
广金钱草
清热除湿,利尿通淋。用于热淋,砂淋,石淋,小便涩痛,水肿尿少,黄疸尿赤,尿路结石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3574 加入对比 -
马齿苋
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。用于细菌性痢疾,急性胃肠炎,急性阑尾炎,乳腺炎,痔疮出血,白带;外用治疔疮肿毒,湿疹、带状疱疹。
出处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浏览数:3305 加入对比 -
小蓟
全草:凉血止血,祛瘀消肿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便血,崩漏下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。根状茎:肝炎。
出处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浏览数:3236 加入对比 -
马勃
清热,利咽,止血。主治:咽喉炎,扁桃体炎;外用治外伤出血,痔疮出血冻疮。
出处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浏览数:2844 加入对比 -
女贞子
滋补肝肾,明目乌发。用于眩晕耳鸣,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目暗不明。
出处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浏览数:2706 加入对比 -
大黄
泻热通肠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。用于实热便秘,积滞腹痛,泻痢不爽,湿热黄疸,血热吐衄,目赤,咽肿,肠痈腹痛,痈肿疔疮,瘀血经闭,跌打损伤,外治水火烫伤;上消化道出血。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。用于目赤咽肿,齿龈肿痛。熟大黄泻下力缓,泻火解毒。用于火毒疮疡。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。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2590 加入对比 -
小茴香
散寒止痛,理气和胃。用于寒疝腹痛,睾丸偏坠,痛经,少腹冷痛,脘腹胀痛,食少吐泻,睾丸鞘膜积液。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。用于寒疝腹痛,睾丸偏坠,经寒腹痛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2264 加入对比 -
广藿香
芳香化浊,开胃止呕,发表解暑。用于湿浊中阻,脘痞呕吐,暑湿倦怠,胸闷不舒,寒湿闭暑,腹痛吐泻,鼻渊头痛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2098 加入对比 -
小通草
清热,利尿,下乳。用于小便不利,乳汁不下;尿路感染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2036 加入对比 -
小叶莲
调经活血。用于血瘀经闭,难产,死胎、胎盘不下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953 加入对比 -
槐花
凉血止血,清肝泻火。用于便血,痔血,血痢,崩漏,吐血,衄血,肝热目赤,头痛眩晕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557 加入对比 -
马勃
清肺利咽,止血。用于风热郁肺咽痛,咳嗽,音哑;外治鼻衄,创伤出血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544 加入对比 -
菜菔子
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
出处: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(第一版)《中药学》
浏览数:1488 加入对比 -
棕榈炭
收敛止血
出处: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(第一版)《中药学》
浏览数:1431 加入对比 -
土茯苓
清热解毒,利湿。主治钩端螺旋体病,梅毒,风湿关节痛,痈疖肿毒,湿疹,皮炎,汞粉、银朱慢性中毒。
出处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浏览数:1411 加入对比 -
山茱萸
补益肝肾,涩精固脱。用于眩晕耳鸣,腰膝酸痛,阳痿遗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,大汗虚脱。内热消渴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332 加入对比 -
甘草
益气补中;缓急止痛;润肺止咳;泻火解毒;调和诸药。主倦怠食少;肌瘦面黄;心悸气短;腹痛便溏;四肢挛急疼痛;脏躁;咳嗽气喘;咽喉肿痛;痈疮肿痛;小儿胎毒;及药物、食物中毒
出处:《中华本草》
浏览数:1281 加入对比 -
丁公藤
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。用于风湿痹痛,半身不遂,跌扑肿痛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245 加入对比 -
山豆根
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用于火毒蕴结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188 加入对比 -
三白草
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。用于小便不利,淋沥涩痛,白带,尿路感染,肾炎水肿;外治疮疡肿毒,湿疹。
出处:《中国药典》
浏览数:1177 加入对比